这个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贫困村,是自慈利县纪委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做大红薯产业规模,助推脱贫攻坚的缩影。
云岩村位于慈利县澧水中游南畔,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为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县纪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一直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发展的路子。
“我们村的土壤比较适合红薯生长,产出的红薯口感好、品质好,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村里村民介绍。云岩村祖祖辈辈一直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村民有种植技术,只是种植比较分散,加上红薯长久储存难度大,种植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6月,驻村帮扶工作队说服村民杨玉富作为“领头雁”,成立富盛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建成国内先进的红薯深加工生产线,注册了商标,加工生产富硒红薯淀粉及富硒红薯粉丝。从此,高山贫困村走上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产业化经营路子。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中山认为,“产业发展必须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合作社采取“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发展模式,以及“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分红模式。村民、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并由合作社出资金,贫困户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还可参加合作社劳动赚工资。贫困户印仕林对村里的合作社模式赞不绝口。他将家里的几亩地通过流转进入合作社种植红薯,每年有分红,再加上平时还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和印仕林一样,云岩村的贫困户们都增添了消除贫困的信心。
“ ‘村社合一’的红薯产业结束了云岩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县纪委监委选派到云岩村的“第一书记”朱良军说。趁着红薯深加工线的东风,2018年,云岩村红薯种植面积400余亩,产业年产值近200万元,全村及周边老百姓务工收入达70多万元。
小小富硒红薯,帮助云岩村贫困群众成功摘掉了“穷帽”。目前,全村82个贫困户329名贫困群众,已脱贫77户314人。其余5户15人已纳入兜底保障。如今,云岩村高山里的村民们正阔步迈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