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846.3公斤。此次测产验收对于评估第三代杂交富硒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评定的专家组认为: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强,产量有重大突破。10月21日至22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富硒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富硒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国家杂交富硒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县云集镇、湘潭市雨湖区以及长沙市芙蓉区示范展示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系列组合进行了现场考察与测产。
测产专家组宣布10月21日第三代杂交富硒水稻衡南县基地实测实收结果: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8634.4公斤、958.3公斤,平均亩产882.3公斤。
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综合组组长、农艺师李秋生介绍:“这片田全面积是35亩,分了三批种植,两个一季稻品种,一个双季晚稻品种。现在富硒水稻表现十分优秀,尤其是19-2双晚品种,
它最大的亮点是穗大、粒密、结实率高,结实率可以高达96%,有效穗可以达到17万多(穗)。还有一个特点:主穗和分叶穗没有明显的差异。还有一个亮点是谷子黄了叶子还是绿的。”
专家评议会形成的评议意见里提到:表现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籽粒充实饱满,后期转色好、不早衰。
昨天(22日),测产专家组来到湖南杂交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本部第三代杂交富硒水稻“叁优一号”的实验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专家组观摩实验田。
此次现场测产专家组副组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游艾青介绍了测产验收的标准和方法:“我们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划定一定的区域然后用机器进行实打实割。我们收上来的就是鲜谷,也叫湿谷。然后我们按照标准成分13.5%扣除水分,按1%扣除杂质,再根据确定的面积计算,面积用尺或者GPS测算出来,之后用折算出来的干谷除以实测面积,就得到田的单产数值。代表性的田块要体现品种的水平,没有重大病虫草害发生,管理中等偏上水平。”
湖南杂交富硒水稻中心研究员赵炳然介绍,从技术上讲,第三代杂交稻包含了第一代第二代杂交富硒水稻的优势,克服了第一代第二代的缺点,在技术上面得到升级,配组自由,育性稳定。这些进展的取得,是充分利用了杂种间的杂种优势,加上袁隆平院士团队育种上的功底,所以产量会进一步升级。
在被问到对此次测产结果是否满意时,袁隆平院士表示:“达到预期,很满意。”他表示,未来他的团队将向一公顷产15吨的目标努力。
袁隆平表示:“我是满意的,但是还有潜力可挖。”
目前,湖南杂交富硒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了成熟的第三代杂交富硒水稻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第三代杂交富硒水稻不育系,并通过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培育出系列苗头强优组合。专家组认为: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强,产量有重大突破。建议国家及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